“父子连名是哈尼族取名的一种方式,记录着哈尼族上千年来的家谱和族谱。”在红河学院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主任杨六金教授看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哈尼人,只要通过这个谱系,就可以清楚自己在家族中是属于哪一代。”
2009年,杨六金在经历了20多年的跨境民族学田野调查后,搜集了中、越、老、缅、泰等国的1000多家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出版了《古代血缘的标志——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一书。此书一经出版,便迅速脱销,成为东南亚边界的重要文化纽带。
作为离越南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的新建地方边疆高校,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办学路子,既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又为国家民间外交作出积极贡献,红河学院经过探索,提出了打造“国门大学”的办学理念。这个理念的施行,让学校焕发了生机。
探索:“国门大学”理念的提出
与全国众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样,红河学院建校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升本于21世纪之初的2003年,“作为新建地方沿边本科院校,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摆脱同质化,如何实现错位发展,如何展现边疆高校存在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红河学院党委书记陈永明说,由于毗邻越南,学校一直坚持“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特色发展思路,升本之初就招收越南留学生,开展与越南的合作,为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作出了努力,但是缺乏很好的提炼总结。
2012年底,在一次云南省委领导到校调研会上,学校正式提出了“国门大学”概念,得到领导认可后,随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始了对建设方案的研究。“‘国门大学’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种理念。”陈永明说,当时学校层面提出这个想法后,很多教职工不理解,“以为学校要改名字了!”而随着后来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国家周边外交方针的深化,以及习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三个新战略定位,“学校越来越坚信:红河学院当时提出建设‘国门大学’的方向是正确的。”
据了解,从全国来看,中国沿边共有9个省份,通过陆地与15个国家相邻。在这9个沿边省份中,除西藏和甘肃的沿边州市暂无本科院校外,其余7个沿边省份的20个沿边州市内分布着20多所本科高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高职院校,与9个国家接壤。仅云南省就有8个边境州(市)与越南、缅甸、老挝三个国家相连。
“‘国门’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文化等多重意义。因此,‘国门大学’除了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基本大学职能以外,还要履行一定的服务‘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方针的国家责任。”红河学院院长甘雪春介绍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门大学”就体现出了地缘区位的“沿边性”、发展互动的“交互性”、辐射交流的“窗口性”、对外宣传的“示范性”等特征。“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是不完全一样的。”
突破:逐渐显现自身的特色
“我们的国门大学建设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具体牵头组织学校“国门大学”方案研究的该校副校长彭强说,学校建立了“国际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门特色科学研究”“国门大学社会责任”“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示交流”四类项目库,通过各类项目的推进,真正把“国门大学”建设的实效体现出来。
该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曦介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汉语推广、孔子学院建设和华文教育为抓手,以中越红河流域大学校长论坛、中越红河流域社会发展论坛和中越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为交流合作平台,以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国别研究与跨境民族研究、联合科研为核心,以双边多边文化交流为纽带的国际化办学局面。
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该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成功申办孔子学院,在越南太原大学建立了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红河学院都会派出一批学生到泰国北部华人地区当华文志愿教师,在那里的中小学教中文。
在留学生培养方面,已培养了上千名主要来自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一些留学生毕业后已进入越南国家中央宣传部、外交部等重要部门工作。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先后开设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等5个东南亚国家语种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就业,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和连接中外友谊的桥梁。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中,学校创新性地采取“1+3”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到国外感受当地文化,学习纯正语音。
该校国际学院大三学生俞东媛说,“在国外的一年,我们除了学习语言也学习很多国外的文化,同时把中国文化传递出去了,不少东南亚人对中国人有误解,在我们实习的时候,他们说他们对中国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国外一年生活也让同学们更加团结、更加爱国爱校爱家。”
国际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搭建了红河流域大学校长论坛、中越红河流域社会发展论坛、中国红河学院—越南老街省教育系统文体交流活动等三个国际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滇越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对南亚东南亚研究方面,学校也通过建设“滇越合作研究基地”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成立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等,开展国别研究和跨境民族研究,为边疆民族团结稳定提供基础性资料。
思考与展望:边疆高校发展共识
与国内传统强校相比,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红河学院等一批沿边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且在与越南、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积累了较好的知名度。但受自身平台与资源的各种限制,在“国门大学”建设中也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国门”高校普遍基础能力不足,办学层次与“国门大学”要求不相符,缺少国内知名高校的对口帮扶,“国门大学”理念尚未获得国家的正式认可。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陈永明说,“红河学院提出‘国门大学’的理念,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得到了有力支持,沿边高校南北都有,都在边境线上展示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形象,但是目前定位不一,希望这个理念能成为沿边高校的共识,如果能上升到国家层面,作为单独一类高校加以分类指导,得到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得到国内知名高校的对口帮扶,或者是在硕士点审批等方面能得到一定的倾斜,其在促进民间外交、支持边疆繁荣稳定方面的能力将会更大。”
“红河学院,作为一所‘国门大学’,我们将义不容辞,立足区域实际,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一批了解中国文化、能够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的优秀人才,发挥好窗口、桥梁、通道等作用。”甘雪春表示,这也是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摆脱同质化发展及边疆高校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