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锋:高校转型要两线并进,重点突破

作者: 时间:2019-11-10 点击数:

高校转型要两线并进。一条线是自上而下,学校领导层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发展定位,重组专业结构,聚焦服务面向,形成几个主要的学科专业集群,甚至聚焦到一个学科专业集群,采取重点突破,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发展方式。另一条线是自下而上,从微观课程改革开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展课程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根据个体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多次完成的。所以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计、学制设计,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

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建设的重心必须真正转移到推动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上来。


问:高校转型的推进也有一段时间了。您认为现在转型的重点方向、突破口在什么地方?

陈锋:我认为,当前高校转型要两线并进。一条线是自上而下,学校领导层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发展定位,重组专业结构,聚焦服务面向,形成几个主要的学科专业集群,甚至聚焦到一个学科专业集群,采取重点突破,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发展方式。只要解决了思想观念问题,坚持转型发展,就能找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向契合的着力方向。另一条线是自下而上,从微观课程改革开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是应用型高校改革的源头,课程建设不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无从谈起。可以说,课程改革决定了高校真正转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识。恰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计一直缺乏专门的研究,更多的是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沉淀和积累。最终需要更多的转型高校参与到课程建设上来。这两条线应该是并进关系,交汇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换句话说,单纯的注重课程,没有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没有产教融合机制的改革,最终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但是反过来讲,只谈顶层设计,这个过程中间,教师的参与度、学生的获得感不强,也会造成政策的执行力、推动力不足。所以两个方面要结合在一起实施。

问:当本科高校在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如何在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培养体系方面,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质的区别?

陈锋:各个层次的教育其实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区分。从教育自身看,由于整体教育水平的需求提高,对劳动者的学历水平有了相应的要求。有很多岗位,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不一定提高了,但对学历的要求可能提高了,这些人以前可能是在中职阶段培养,现在可能在高职阶段培养;以前可能在高职阶段培养,现在可能在本科阶段培养。这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看,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都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既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从而比传统产业、传统技术、传统业态更高的学历要求,也可能对劳动者知识能力复合程度的提高,比如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会管理、文化创意等等需要的都是复合型人才。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同样基本上可以分成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直线式的发展路径,主要伴随着技术技能的不断深化。技术技能深化相应需要延长学习年限,最终会导致更高的学历要求。这种深化可能是一次性教育完成的,但更多可能是以继续教育的方式完成的。第二条线路是复合化的成长路线。原来是技术人员,现在要变成一个销售人员,这就要去获得一个市场营销的文凭;再往前发展,变为一个管理人员时,可能又要去获得一个管理的文凭;再往上要变成高级管理人员时,则可能再去读一个EMBA。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是根据人才成长的需求来设计的,而不是相反,非要把人套到培养体系里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好终身教育的理念。很多同志过多地在本科阶段的宽口径、厚基础,还是建立在一次性教育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根据个体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多次完成的。所以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计、学制设计,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

问:您认为转型成功的样式是什么?或者说您看到了怎样的成功转型范例?

陈锋:高校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转型越深入,高校的差异性越明显。所以,对应用型高校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应当与现行的标准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用新的理念来研究制定应用型高校的评估标准。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成功经验有很多。我们前前后后通过中央级媒体介绍过40多所学校的成功经验。总的来看分三类,一类是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国家提出转型发展政策后又加快了发展步伐;一类是在国家提出转型发展政策后,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还有一类本来是应用型特色的高校,中间走过一段定位模糊的过程,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在回归初心、回归定位。不管是哪一类,共同的结论,就是发展思路打开了,发展天地广阔了,发展资源聚集了,发展能量增强了,发展的速度加快了。

问:高校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在哪里?

陈锋:一个是内部的动力,转变思想观念求发展,这是内部的动力。这个动力既需要学校领导的积极性,也要激发老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大家的积极性有了,不转型也不行了。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借助外部的推力,借助外部的推力很重要的就是抓重点,紧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首先学校把自己放到这个需求里,为这个需求去服务。站在需求外面,需求不可能去推动你前进。站到需求里面,需求就会推动你前进。所以这个需求怎么找,也没有那么难。首先要学习中央的文件,学习中央的重要精神,“十三五”国家要干什么,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都写得很清楚。其次要深入调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了解地方的资源禀赋优势在什么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在什么地方。

问: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高校转型方面还可以做哪些政策引导?

陈锋: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建设的重心必须真正转移到推动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上来。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三十年,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规模问题,主要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人才,所以此时的管理政策针对的主要是规模问题。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来谈内涵式发展,来谈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的问题,就要对原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和修订。当然任何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程,对其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说高等教育的经费政策,现在规定公办本科学校生均不能少于1.2万。这就是一个以规模为导向的一个政策,而这个政策还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现在要推动结构调整,这个政策必然要调整,但这个调整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很多研究和论证,需要大量的政策协商。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很多对于规模增长的一些政策,有的甚至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到现在才基本完善,对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的政策确实需要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目标。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改革是个过程,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加快这个过程来助力学校的转型发展。

版权:萍乡学院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邮编:337055  联系电话:0799-6684899 传真:0799-6682222  备案序号: 赣ICP备12002309号